两会金融专题聚焦
3月 5 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亮相,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接受记者采访。
李云泽表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 92%以上,占小微企业的比重肯定更高。“可以说,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民营企业。”
下一步,将下大气力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一增一减”两个方面推动协调机制发挥更大效能。“一增”就是增加信贷投放,使机制扩大到更多民营企业,努力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一
减”就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努力使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数字金融正成为金融体系创新升级的强劲引擎,驱动着金融服务向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迈进
农业银行推出的数字化产品 “智慧畜牧贷”,通过 AI 技术精准认定畜禽活体抵押物,进行远程 监控管理,解决了广大养殖户担忧打耳标会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问题,运用新技术破解了活体资产抵押难题。
作为中国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普惠金融聚焦 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
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尤其是要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截至 2024 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2.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6%。 2024 年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降至 4.9%,同比下降 0.51 个百分点,较 5 年前下降 2.49 个百分点。同时,普惠金融服务已经覆盖更广泛的群体。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 6000 万户,覆盖约 1/3 经营主体。
《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发 布 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 3 月 17 日在京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 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产品创新方面, 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做实、做深、做精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倡议书提出,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便利度。
征信和动产融资服务体系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征信和动产融资服务体系是信贷市场 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础设施。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陈 建华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专访。谈及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目前提供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登记与查询服务,及近年来的业务拓展和功能优化方面的进展。陈建华回答道:目前,登记系统提供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四类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押,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以及其他可以登记的动产和权利担保,共七类登记和查询服务。
近年来,登记系统在七类动产融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
场景。自 2022 年起,先后在北京市、重庆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上海市 6 个试点城市实现机动车、船舶和知识产权担保登记信息的统一查询,并于 2022 年和 2024 年分别将著作权质权登记信息和船舶抵押权登记信息的统一查询推广至全国。同时,持续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要素化、标准化,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和用户登记规范化水平,强化数据分析服务能力建设,不断迈上登记服务发展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