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科技革新唤醒万亿“沉睡”资产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实体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基石。然而,长期以来,企业存量资产中的动产因种种限制难以发挥融资价值,成为阻碍企业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监管持续发力推动动产融资,旨在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利用供应链数据信用物的信用,支持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及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利的质押融资业务。

随着法律法规保障的不断完善与行业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供应链金融最核心的资产融资之一,存货融资已经在从货权模糊逐渐到秒级融资

动产价值激活 存货融资创新赋能实体

当前,动产和权利融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对62家银行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6月末,相关机构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的授信客户数从14.14万户增加至19.22万户,增幅达35.96%;授信余额也从5.07万亿元稳步增长至5.61万亿元,增幅达到10.76%

在地方特色产业实践中,技术驱动的存货融资模式初见成效

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企业的存货融资流程实现质效跃升。该模式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嵌入货权管理全流程,实现货物状态监控、权属登记、价值评估的实时在线化。

破解行业顽疾 技术融合构建货权管理闭环

2007年《物权法》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按照动产类型、分部门管理、分地区登记的担保物权分类登记和公示体系。2021年,人民银行升级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一步提高登记和查询效率,有效解决担保交易信息分散、不透明、易产生权利冲突等问题,提升了相关主体参与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积极性。

在存货融资领域,中仓登于2024年推出了全流程货权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标识、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联合信通院、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司法鉴定所等知名机构,从物、价、权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致力于实现物的信用可靠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