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支撑 结构优化 制度创新 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5年3月,我国通过“总量支撑+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组合拳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要政策要点如下:
一、货币政策总量支撑
流动性合理充裕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前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4万亿元,其中2月单月新增贷款达万亿元,创历史同期高位,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
利率与成本双降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3%(同比降40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融资成本显著降低。
央行计划继续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流动性,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超20万亿元。
二、结构性政策精准发力
科技金融赋能创新
设立4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低至3.2%,覆盖研发、设备购置等全周期需求,并推广“研发费用质押贷款”模式,允许企业以专利、技术合同质押融资。
科创板、创业板实施“技术优先”上市标准,2024年新增科技企业IPO融资超3000亿元,支持硬科技企业加速资本化。
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财政投入,扩大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专项支持。
绿色金融工具扩容,2025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新能源项目,碳排放权抵押贷款试点覆盖全国。
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倾斜
制造业与民营经济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15%,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至行业平均1.5倍,定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全国工商联与金融机构建立协同机制,累计走访超5000万户小微企业,授信总额突破10万亿元。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2025年前两个月置换地方债务超8000亿元,释放企业现金流超千亿元。
四、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大股权融资规模,设立13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硬科技领域,引导“耐心资本”长期投资。
优化跨境融资服务,简化境外项目资本金汇出流程,支持企业“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银行为民企提供超50亿美元跨境融资。
五、风险防控与长效机制
实施金融 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目标到2027年显著提升融资可得性与服务适配度。
强化金融监管科技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质押物全流程存证,降低信贷风险。
政策成效与展望
数据验证:截至2025年1月,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超92%,制造业投资增速达9.8%,实体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专家观点:广发证券指出,适度宽松政策将持续托底楼市、股市,结构性工具将引导资金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预计全年GDP增速稳定在5%左右。
2025年金融政策通过“流动性宽松+精准滴灌+制度改革”三维发力,既保障实体经济融资总量需求,又通过科技、绿色等结构性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以风险防控筑牢安全底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